侯大夫在认真地为患者号脉看诊
这位侯大夫,全名侯立峰,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。因久闻其名,出于好奇,遂在春节来临之际,健康时报记者来到内蒙古阿尔山市伊尔施镇,前来探访侯大夫。
然而,找他的过程似乎没有那么顺利。阿尔山虽然是著名的旅游圣地,然而由于冬季极为寒冷,游客稀少,地上有融雪,交通也不是很方便。下了火车,无法直接到达侯大夫所在的小镇,好不容易才打到一辆出租车。司机师傅听说我要找侯立峰大夫,便打开了话匣子,“找侯大夫呀,我知道,他在我们这里可有名了。别看侯医生的诊所离阿尔山市20多公里,别说镇上了,就连市里人也经常专门跑来找他看。侯大夫人特好,有时候看诊抓药的钱没带够,侯医生经常说下次再说,而侯医生自己早把这些事情忘记了……”
“会是怎样一位大夫,如此受群众欢迎呢?”正想着,就到了侯大夫的红十字博爱卫生站。
后来才得知,这是去年8月份刚搬过来的红十字博爱卫生站新址,老诊室离这里几百米远,是几间老旧的平房,在马路边上,地势低洼,进入老诊室要下三个台阶,看诊、抓药、输液和吃住都在一起,遇到下大雨什么的很容易进水,就没办法继续工作和生活了。又正好赶上棚户区改造,就搬到了宽敞明亮的新诊室,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就医环境。
回家路上,有时候侯大夫会来自己曾经工作将近20年的老诊室看看
新诊室宽敞明亮,干净整洁,患者有序就诊
诊室里摆放整齐的药品
侯大夫在为患者配药
新址除了诊室,还有一个“秘密”地下室,是侯大夫为患者按摩、拔火罐和熬药装袋的地方。为了方便患者喝中药,侯大夫自购了设备,每次熬药只收患者一块钱,靠这一块钱是挣不回设备钱的,但对于侯大夫来说,没关系,只要为患者提供了方便就是最大的欣慰。
地下室熬中药的场景
“听说你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的,本来你可以去大城市好医院当一个大夫的吧?多体面!为啥要留在这里?”我问侯大夫。
他突然开始回忆,“我这个念头最初是1997冒出来的,记得1997年我偶然一次机会来到这里,看到当地群众看病抓药都要到300多公里的地方,非常不方便,那时候就想着我毕业了就来这里吧,至少让他们看病更方便一点。”然后不禁感慨,“时间过得好快,一晃眼22年就过去了。”
当然,这个过程也并没想象的那么简单。“有的患者比较困难,很多药不得不赊账,虽然我自己也不富裕,但遇到困难的群众不忍心收钱,还是会给他们减免医药费,那时候红十字基金会也给予了非常大的帮助,提供了不少资金帮助,后来慢慢变好了,虽然挣了一点钱,但也又给出去了。”他淡定地说,到现在为止已为患者减免的费用和给予的现金帮助至少也有20多万了。
近几年红十字博爱卫生站免费救治的部分困难患者照片
这样的事情不仅是侯大夫诊室的日常,他还把这项“业务”开发到了诊室外,“偷偷”帮助更多不方便看病和没钱看病的人。
伊尔施镇东约80公里的太平岭有一座通信基站,职工通常工作10天才下山休息,侯大夫背着药箱探访上班的职工。
临近小年了,侯大夫带着自己的同事一起来到困难患者王贵芳的家里,送药,并送了500元慰问金。
清晨,侯医生来到伊尔施镇东北方向7公里的鹿场看望65岁的朱大爷,朱大爷一到冬天就犯气管炎,侯医生定期探访。
侯大夫用随身携带的便携式心电图为朱大爷进行检查
侯大夫为朱大爷号脉
诊断后,侯大夫发现朱大爷患上感冒,感继发支气管哮喘,喘憋严重、口唇紫绀。便和爱人通电话,尽快过来为朱大爷打点滴。
王医生为朱大爷打点滴
这位为朱大爷打点滴的医生,就是侯医生的爱人——王秀颖,是护士出身,也是一名执业药师。说到他的爱人,侯医生的眼神里充满爱意和感动,“她和我在小诊室里一起艰苦生活了很多年,吃了不少苦,挺心疼她的。”
即使侯医生总是这样“奢侈”,爱人从来没有半句责怪他的话,不仅如此,还非常支持说,“自己也是医生,医者仁心嘛!”
患者都走了,属于他们的二人世界中,王大夫笑着说“侯医生也为我看看呗”
每天诊室内外来回跑,这就是侯大夫忙碌的日常。
侯大夫调侃说,“以前年轻的时候,凌晨两三点出诊是经常的事情。现在不行了,已经是快50岁的人了,心脏也不是很好,有些力不从心了。”
嘴里这么说着,但只要患者晚上给他打一个电话,立马还是会奔向门诊。对于他来说,这是他的初心,也是他自己给自己的承诺。
侯大夫去年被阿尔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评为“阿尔山市人民好医生”,并当选了阿尔山市人大代表,也正是这份认可,激励着他 “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”。(记者 牛宏超 文/图)